第313章 朝廷的霹雳火(2 / 2)

李泰率先开口:“诸位,如今洛阳战事吃紧,太子的火器让朝廷很是忌惮,陛下命本王在半月内造出霹雳火,此事关乎大唐存亡,也关乎诸位家族的兴衰。”

博陵崔氏的一位老者微微皱眉,说道:“魏王殿下,这火药之事,我们虽有涉猎,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,谈何容易。”

霹雳火的研究,各个世家并不如意。

要是这么简单就能研究出来,火药司那边也是白干了。

这时,清河崔氏的长公子崔盛玉目光沉静,缓缓开口:“殿下,火药一道,虽复杂神秘,但并非无迹可寻。我清河崔氏在过往也曾资助过一些钻研此物的能人,或能从中寻得思路。”

话比较委婉,崔盛玉也明白魏王的意思,那就是让各大家族出人,填充火药司。

好歹是三个臭皮匠,顶一个诸葛亮。

这么多研究霹雳火的人才聚集,或许还真可以快速研究出来。

有清河崔的带头,大家自然不再多说。

其实有些家族想要借此机会谋取一些好处。

然而崔盛玉明白,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,要是太子胜了,什么好处都得落空。

崔盛玉现在也不指望太子了。、

按照太子如今的行事风格,哪怕是得胜了,估摸着清河崔氏最终讨不到什么好处。

——

东宫。

李泰在动。

张阿难也在寻找机会。

他是可惜太子,然而在立场这块,张阿难是一直坚定的站在陛下这边。

如今太子起兵造反,虽说有些遗憾,可张阿难自然是要陛下赢。

“张公公来了!”

负责工坊的刘内监小跑着迎上来。

“今日的竹纸已送往史馆,这是这个月的收益账册。”

“还请张公公查阅。”

说罢,陪笑道:“这点小事怎劳张公公亲自走一趟,吩咐一声,小的立马给张公公送去。”

张阿难接过账册,只是随意的翻了翻。

他自然不是因为账册来的。

自从太子离开后,或者说太子在辽东起势后,曾经东宫的这些工坊,就成了陛下内库的私产。

毕竟李承乾打造的这些工坊,规模虽说不算大,可每个工坊的收益,都是非常可观的。

早起还是太子妃负责,后来陛下干脆把东宫的这些工坊,纳入内库。

“我不是来看账册的。”

“家令寺丞杨启帆何在,让他速来见我。”

张阿难吩咐道。

他这次来,是为了火药而来。

只是踏入东宫后,有些失神。

当初,作为陛下跟太子之间的传话人,张阿难经常来往东宫。

然自从太子东征后,就再也没有来过了。

这一晃,就是两三年。

时隔两三年再次踏入东宫,熟悉的场景,陌生的人,让张阿难唏嘘不已。

现东宫物是人非。

不多时。

家令寺丞杨启帆匆匆赶来。

“见过张公公。”

家令寺丞杨启帆恭敬作揖。

这可是张阿难。

在陛下身边,只是内侍奴婢。

可在外边,就是赫赫有名的右监门大将军,张公公。

“且问你,要是我没记错的话,曾经太子调任一人,至崇文馆学士,很是得到太子器重。”

“如今此人,可在东宫内。”

张阿难沉声问道。

家令寺丞杨启帆立即回道:“公公应该说的是李淳风李学士吧。”

听到这个名字,张阿难点头道:“没错,便是他,可还在”

家令寺丞杨启帆回道:“在的,在的。”

“按照曾经太”

说到这里,家令寺丞杨启帆有些卡壳。

按理说李承乾已经被废了太子,所以自然不可再称呼其为太子。

可杨启帆对于李承乾是崇拜的,曾经也受到太子看重。

不想直呼其名,有所冒犯。

“太子什么吩咐”

张阿难倒是没这么多顾忌,作为陛下内侍,他明白陛下对于太子的感情。

哪怕是废了太子,可在陛下心中,李承乾是最有资格担任储君的太子。

即便是如今太子已经起兵造反。

杨启帆闻言,松了口气,顺着话说到:“按照当初太子的吩咐,李学士一直负责东宫内各工坊器具的改造,现在这个时辰,李学士应该是在纺织工坊内。”

张阿难点点头:“带我去见他。”

东宫,纺织工坊。

这是后成立的工坊,原本是没有的。

洛阳那边并没有对纺织机有过多的严格限制,是以李世民就成立了纺织工坊。

思来想去,最后设立在东宫里面。

“张公公来了!”刘内监小跑着引路。

听到声响,工坊内的工匠都停了下来迎接。

“李淳风李学士何在。”

张阿难扫视过去,朗声问道。

目光很快就锁定在一名学士官袍的中年男子身上。

李淳风闻言,有些不知所以,作揖道:“在下李淳风,见过张公公。”

内侍张阿难的名头,朝野上下,谁不知道呢。

“李学士,此番过来,我想请李学士入火药司。”

张阿难开门见山。

李淳风有些纳闷:“张公公或许不知,对于太子霹雳火,我从未接触过。”

“只是在造纸,拓印,纺织,农具上有所涉猎。”

张阿难没有多说,看向那纺织机问道:“这可是太子那边的纺织机。”

问到专业问题上,李淳风说话都流畅了许多。

“没错,这是太子所造的纺织机,当真是精妙绝伦。”

李淳风轻抚着十二锭纺车的青铜齿轮,眼中泛起异彩:“张公公请看,此机采用太子改良的足踏三锭法,女工只需踩踏踏板,便能同时纺出三股丝线。”

张阿难赞同道:“太子的设计确实精妙。”

说到这里话锋一转:“然我这次来,是想请李学士前往火药司,研制霹雳火配方。”

李淳风摇头:“在下只懂农器改良,火器”

张阿难却有不同的看法:“我知道,李学士未曾接触过火器,然天下万道,殊途同归。”

“如今火药司已经陷入瓶颈,未可寸进,也许李学士去了,能有不同之见解。”

顿了顿,张阿难补充道:“陛下诏敕,命火药司十五日内,不计后果,必要有所突破。”

“想来李学士应该明白我的意思。”

李淳风自然懂得。

如果他不同意,张阿难有的是办法让他同意。

只是那样就不怎么体面了。

在大唐这片天下,除了太子,谁能违抗陛下的意思呢。

李淳风自然不会对抗陛下。

“在下明白了,愿入火药司为陛下分忧。”